发布时间:2017-07-07 点击 次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迄今人类唯一病死率高达100%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我国每年狂犬病病例均超过2000例,位居全球前列,已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可以感染狂犬病,狗是主要的传染源,猫也可以传染狂犬病。人对狂犬病没有自然免疫力,受疯动物咬伤抓伤后的发病率为30-70%。几乎所有的狂犬病患者在发病后数天时开始昏迷,由于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规范进行暴露后伤口地处理
在被疑似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或者抓伤之后,通过有效的“暴露后预防性治疗”(PEP),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感染狂犬病的发生。所谓“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是指在被狗咬伤之后,最快时间进行伤口处理、接种狂犬病疫苗和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刁联硕主任还提醒,被鼠、兔,等啮齿动物咬伤及蝙蝠,也需要暴露后免疫治疗。规范的暴露后伤口处理步骤:
第一步:伤口的局部处理。立即用清水、肥皂水、去污剂彻底冲洗伤口 ,再用75% 的乙醇或碘酊涂搽伤口,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做伤口周围浸润注射。要尽量避免缝合伤口,如必须缝合,则应保证免疫球蛋白已按上述要求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 。需要应用抗生素或抗破伤风措施时,应在局部处理后再进行
第二步:注射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头面部咬伤,一处或多处皮肤被穿透性咬伤、被抓伤出血、唾液污染伤口﹑破损的皮肤被舔,应予注射。疫苗作用缓慢,暴露后的0-42天,最短14天,人体缺乏免疫保护。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可快速中和伤口周围的病毒,阻断病毒向神经组织移动。降低体内病毒浓度,延长潜伏期,给疫苗发挥作用提供条件。
第三步: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 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一般咬伤者于0天(第一天,当天)﹑3天(第四天,以下类推)﹑7天﹑14天﹑28天各注射本疫苗1剂,共5针,儿童用量相同.成人必须于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儿童于大腿前外侧区肌内注射,禁止臀部注射。目前,已有新型疫苗问世,可减少接种次数。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议首剂狂犬病疫苗剂量加倍。注射疫苗前1个月内注射过免疫球蛋白或抗血清者。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人。接受免疫抑制剂(包括抗疟疾药物)治疗的病人。老年人及患慢性病者。于暴露后48小时或更长时间后才注射狂犬病疫苗的人员。
可选择动物咬伤暴露前预防
高暴露风险的职业人群,比如护士、医务工作者、宠物主人、动物管理员、旅行者和兽医等。狂犬病高发地区,如果有足够的疫苗供应,可以建议接受暴露前预防而获得抗体保护。与暴露后免疫相比,可减少所需疫苗的针次和剂量。避免了使用抗狂犬免疫球蛋白,对那些可能意识不到暴露的人或没有条件及时进行暴露后处理的人尤为适宜。
基础免疫1年后,加强1剂量细胞培养生产的狂犬病疫苗,
以后每5年加强1剂,会对使用者产生比较持久的保护。
警惕儿童狂犬病发病率高
1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数的40%以上。5-15岁的儿童被咬伤的风险高于普通人,他们与动物有天然的亲近感,意识不到危险而且也不能避免危险的行为,他们不能保护自己,个子小不足以吓退动物 ,难以逃离攻击,极易咬伤头面部、颈部及上肢。被抓伤或咬伤后,未及时告诉监护人,未能得到及时处置,所以容易被忽视,头面部咬伤造成发病率相对较高。儿童狂犬病发病的速度快于成人。提醒家长,孩子在与猫狗等动物玩耍时,尽量在孩子身边。
妊娠妇女可放心接种狂犬病疫苗
狂犬疫苗为灭活疫苗,是将病毒彻底灭活,疫苗中不存在活病毒,因此不会对胎儿致畸。二代狂犬病疫苗已经进行了高度纯化,不含有目前已知的100多种能引起胎儿致畸、致瘤、致突变的药物,因此是安全的。怀孕妇女当然应当避免或减少用药,但应权衡利弊,孕妇暴露于狂犬病后接种狂犬病疫苗无禁忌症;到目前为止尚无由于接种狂犬病疫苗而引起胎儿致畸或异常的报道。
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不良反应
一般无不良反应,少数人有发热,过敏性皮疹,注射部位红肿、疼痛感,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 (门诊部 刁联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