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2-18 点击 次
1月22日,农历大年二十八,当所有人计划好一切准备迎接新年的时候,感染一病区收到集团和医院通知:“所有人取消春节放假安排,随时待命。已在外地的同志请尽快赶回合肥”。几位已回到老家,正准备和几年未过团圆年的家人团聚的同志,一接到取消休假的命令,立即订返程车票,在最短时间内全都返回合肥,全员进入待命状态。1月23日接到通知,即刻清空病房,李磊主任和护理部负责人王红携一病区所有的医护人员在短短6小时内有秩序的将全部住院患者安全转出。紧接着紧锣密鼓的打扫消毒房间,检修所有设备,布置隔离病房,集中培训了新冠病的相关知识和防护服的穿脱要点,模拟演练进出污染区、半污染区与清洁区的细节要点,并实时线上学习新冠病的理论知识。做好随时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准备。
1月27日,在焦灼中等待上战场的号令的同志们忍不下去了,请李磊主任代表科室主动请缨,征得院领导同意,与先期开诊的四病区合署办公。蒋莉、胡东燕、谢仕利作为高年资护士,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她们不但要参与患者的护理,还肩负重担,学习四、五病区同事们的经验,为病区开诊做准备。
1月29日下午,接到开诊命令,下午16:41分开始连续接收了六名新冠病疑似患者,因为物资紧缺,部分物资接诊当天才到位。已经在病房忙碌了整个下午做接诊准备的胡东燕、谢仕利和商学勤立即穿好防护服等防护措施进入病房工作,直到22点多才交班出了病房。这时她们才发现自己已经饥肠辘辘,连续8个小时没有喝水、吃饭、上厕所。病房里的工作就是这样,忙碌,忘记了吃饭,为了节省防护用品,选择少吃少喝,尽量减少上厕所的次数。防护口罩压在脸上8小时,下班后,脸上到处都是红色的压痕,耳朵疼的受不了。张孟庆护士的鼻梁已经出现了压疮。还有魏蔚护士,她的手指本来就有湿疹,因为反复消毒手、洗手的原因都已破溃,她没有一句抱怨,仍坚持在战斗一线。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动起来一身汗,为了保持通风,走廊的窗户都开着,略微在电脑前坐一会,风会吹得人透心凉。戴着两层口罩,闷得透不过来气,一个班次下来,甚至手指都会出现紫绀。大家都付出太多的艰辛,太多的汗水,但没有人埋怨,因为我们懂得,只要有付出,总会有收获。我们在等,我们都在等春暖花开、战胜疫情的那一刻!
这2020年的正月,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出现变得不同寻常,让我们看到了凝聚的力量,我们没有因为它而退缩。大家团结在一起,心往一起,劲往一处使。为了更好的改进工作流程,大家会在下班后放弃休息的时间,齐聚护士长王红的房间,讨论到23点。碰到情绪崩溃的时候,会有姐妹们温柔的安慰和问候。偶然看见科里的胡东燕老师下班后和自己的孩子视频,童真的孩子问妈妈“妈妈,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想你了。”胡东燕老师拖着上班一整天的疲惫仍微笑着和孩子说“妈妈在打怪兽呢,等妈妈把怪兽打跑了,妈妈就回来了”,在那一刻,眼泪浸湿了我的眼眶。当下,有多少的孩子期盼着父母回来,又有多少位父母在为孩子担心。患者也是如此,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家人团圆的欣喜,他们住进单人间的病房,被迫隔离,他们害怕,感到无助。这时候他们接触到的只有医务人员,我们耐心的倾听他们的主诉,安慰他们焦虑害怕的心情。仍记得开诊当天病房住进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子,正值生理期,老师们都翻遍自己的包找到为数不多的卫生棉为她解燃眉之急,一个凌晨一点的夜里一位阿姨因焦虑晚饭没吃而饿的辗转反侧,陈钰护士将带来的夜宵,热了之后送给她吃。虽然都是举手之劳,但正是这一点点的帮助,让我们彼此信任。因为我们知道,这不是一场医务人员的单打独斗,这是病人、是全中国人民和医务人员共同的抗战,所以,在这场战役里,我们相互协作,相互鼓励,无情的疾病不会击垮我们,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胜利终究属于我们!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们作为医务人员站要在最前线。怕么?当然怕。可是作为医务人员,责任和义务,让我们义无反顾。“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是我们的信念!厚重的防护隔离服背后是我们的坚守,连续几小时不吃不喝,护目镜中的汗水、脸上深深的压痕、干裂的嘴唇是医务工作者最美的样子。
(一病区 陈钰/文 王红/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