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动态

“世界肝炎日“科普及义诊活动的安排

发布时间:2025-07-23 点击

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旨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减少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及其导致的死亡,朝着“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迈进,为健康中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为切实做好肝炎防治工作,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科党支部将在7月28日上午举办大型义诊及健康科普宣传活动,诚邀广大市民踊跃参与。

此次义诊由感染病科多名骨干医师、护师组成,欢迎各类肝炎患者前来就诊、咨询。义诊过程中,有需要检查的患者请做好空腹准备。可携带既往病历资料进行咨询。

活动时间:2025年7月28日(星期一)上午8:30-10:30

活动地点: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门诊部一楼大厅(合肥市包河区宿松路218号)

义诊项目:健康咨询;肝病(肝癌)、感染病等内科疾病预防治疗指导。

免费项目:免专家挂号费、诊疗费,免费检测丙肝抗体及血糖100份,丙肝抗体阳性者免费加测HCV-RNA,免费测量血压。

[日常护肝]: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沉默器官,肝脏没有神经末梢,发生病变没有疼痛症状,极易被忽视。因此,如果出现容易疲乏、两肋疼痛、食欲减退、怕吃油腻食物等症状时应尽快到医院检查或咨询专业医生。

[已经有肝病的病友注意啦]:

 1、杜绝饮酒,酒精是肝病患者的天敌;

 2、加强对病情的监测,病情不稳定的患者间隔2~4周复查一次,病情稳定者间隔8~12周;

 3、要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静卧时肝脏血流量可比站时增加30%,有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4、避免过度劳累。但长期卧床,并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可诱发脂肪肝的形成,还可能加重病人的精神负担,同样不利于肝病的恢复;

 5、要饮食清淡。充足的水果和蔬菜可满足身体对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需求。要少甜食、少油腻,以免增加肝脏负担。

呵护好我们的肝脏,需要我们提高对肝脏健康的认识,建立一个良好的养肝、护肝习惯,还要记得定期进行体检哦。

【您的困惑我来解答】

1.乙肝病毒感染者需要做哪些检查?

很多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只偶尔在简易门诊做肝功能检测,结果正常就认为没事。虽然肝功能检测是非常好的临床指标,大部分医院甚至诊所都可常规检测,但是肝功能对乙肝患者肝脏状况的评估仍然有限,很多早期肝硬化甚至肝癌的患者肝功能检测结果亦可正常。所以我们建议HBV感染者要定期进行血常规、肝功能、乙肝五项定量、HBV-DNA、AFP和肝胆脾超声等检测,具体间隔时间视患者病情、年龄而定,肝硬化隔3~6个月检查一次,年轻HBV感染者可以隔6~12个月检查一次,必要时进行肝脏穿刺术检查。定期随访可以大大减少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2.哪些危险因素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癌?

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发生率为正常人的20~200倍,而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概率更高,但也有部分患者不经过肝硬化阶段而直接发展成为肝癌。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包括: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肝硬化、嗜酒、男性、年龄大(>40岁)、糖尿病、肥胖、黄曲霉素、反复ALT异常、HBeAg阳性、HBV-DNA载量高和HBV C基因型感染等。其中,HBV-DNA载量和肝硬化是肝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如果合并酒精肝、脂肪肝或者血吸虫肝病等,则更容易发展为肝癌。

3.如果家庭成员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其他成员就会成为乙型肝炎高危人群吗?

HBV可以通过血液、体液或母婴传播,普通日常生活不会传染HBV。但是乙型肝炎患者的家庭成员,都是乙型肝炎感染的高危人群。因而需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使得抗-HBs达到10mIU/ml以上,并做好乙型肝炎的日常预防工作。

4.丙肝感染后有哪些症状?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丙肝?

丙肝感染后6个月内处于急性期,多数人无症状或仅有乏力、食欲下降,易被忽视。少数人出现黄疸(眼黄、尿黄)、腹痛。感染超过6个月处于慢性期,可能长期无症状,但肝脏已缓慢受损,最终导致肝硬化、肝癌。

目前可以通过检测判断是否感染丙肝,检测方法:抗体筛查(抗-HCV):初步判断是否感染过(阳性≠现症感染)。 HCV RNA检测:确认病毒是否活跃(确诊现症感染的金标准)。 建议筛查人群:有输血/手术史(尤其1992年前)、吸毒史、透析患者、HIV感染者等。 

 

手机二维码